千米井下,漆黑與巖壓并存,任何誤判都意味著事故。礦用立井信號裝置,正是這條垂直生命線的“紅綠燈”。它以毫秒級響應,把地面指令翻譯成罐籠的每一次準確啟停,把井下呼救放大成井口的緊急停機。
整套系統由四重核心構成:
信號機——采用高亮LED矩陣,亮度≥5000 cd/m2,在粉塵濃度100 mg/m3時仍可視50 m;紅黃綠三色外增設藍白兩色,分別代表“檢修”、“人員/物料”雙模式。礦用立井信號裝置:千米井下“紅綠燈”
傳感器網絡——罐籠導軌嵌入24組磁致伸縮位移傳感器,定位誤差≤2 mm;繩速傳感器實時監(jiān)測提升繩蠕動,超0.3 m/s立即觸發(fā)二級制動。
邏輯控制器——SIL3等級的安全PLC,雙CPU熱備,掃描周期10 ms;內置“防誤發(fā)”算法,同一指令需經兩次不同編碼確認,杜絕誤碰按鈕。
應急對講——IP66防水擴音話站,噪聲影響達45 dB,井口與罐籠之間可全雙工對話,斷電后UPS仍可維持4小時。
去年深秋,某礦突發(fā)局部冒頂,罐籠卡阻在-680 m中段。司機按下緊急停車按鈕,信號裝置0.8 s內完成“停車-斷電-制動”三連;同時,紅色信號燈頻閃,井口調度臺自動彈出GIS坐標,救援人員8分鐘抵達。事故記錄顯示,若按老式電鈴系統,至少多耗時30 s,罐籠可能墜落至-780 m水窩。
如今,這套裝置已接入5G+UWB融合定位,未來可實現“無人駕駛罐籠”。但再智能的算法,仍需那盞紅綠燈光給予礦工直觀的安全感——千米深處,它是一秒定生死的守夜人。
上一條:礦用電子圍欄系統:實際操作與維護要點 | 下一條:礦用電子圍欄系統如何防止誤報? |